内容检索:

文化 > 名家推介 > 正文


印宗秦汉 书法晋唐——话说张峰书法篆刻
2013-11-27 11:10:00   来源:   

 

   2007年秋,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面向全国招收一名书法硕士生。因导师为当代书坛名家言恭达先生,所以报名人数众多,根据报考条件,最后有149人参加文化统考和现场书法创作测试。出乎诸多人的意料,张峰这小子居然以文化和现场创作双第一的优异成绩拔得头筹,成为那一年东南大学招收的唯一一名书法硕士生,成为那次考试的幸运儿。

   作为兄弟,我对张峰的了解自以为还是全面的。

他人品高洁,心次旷达、豪放,外朴内敏。做事认真周到,为人率真坦诚,喜朋好友,故人缘好,朋友多。因坦诚,故与其交心似对秋潭,肺腑澄彻,素心若雪;因率真,故与其谈笑如饮陈酿,畅快怡志,无拘无束。不交这样的朋友,真的是要后悔的!

   张峰最早主攻的是篆书和篆刻。他也是先以篆书和篆刻作品成功冲击国家级展览而拿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

   “篆从印入,印从篆出”说明篆与印二者是相辅相成之关系。学篆和学印,犹如划船务须左右双桨齐力,此为印学之不二法门。篆书的进步有利于刻印演变,篆刻水平的提升也有益于篆书创新,张峰是深谙此理的。为此,他对秦玺汉印及历代篆书碑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心摹手追,并对当代印风进行理性借鉴。

   他的篆书创作以大篆为主,篆法有根有据,准确无误;中锋用笔让线条厚实而又变化多端,粗细、浓淡、长短,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自然,章法规整疏朗,再辅以灵动飘逸的行草书或小楷,使得作品幅面清新而又古雅。

   他的篆刻刀法则以切为主,切冲结合,故其篆刻线条凝练、古朴。再能根据印面的需要,强化线条的粗细、长短对比以及相同部件的呼应变化,既增强了印面的节奏感和冲击力,又丰富了印面的视觉效果。而章法上的巧思和独辟蹊径是张峰篆刻的又一特点。他擅长处理章法中的顾盼、挪让、穿插,他认为篆文在印章中不能是彼此孤立的,应该互为联系,结为整体,然后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长期而又丰富的积累,使他能够灵活地运用偏旁挪让、笔画穿插的手法,每一字、每一画都合乎自然,绝不生造。因此,他的篆刻作品能够脱离印章方寸格局的限制,气势向作品之外延伸,给观者以“大气象”的感觉,从而成就了他雄浑奇肆的艺术面目。

   看过张峰创作的人都认为他的书写,无论篆隶,还是行草,都是激情四射的,是能够现场发挥出水平的一位书家,殊不知这种现场发挥的能力是需要手上功夫来支撑的。对晋唐以来众多法帖的临习,如饥似渴的汲取,使得他的“技术”突飞猛进,以致书写时得心应手,随心所欲。

   书法之美,美在经纬万端,变化不拘。作品的神采、气韵乃书法艺术的第一要素。对于行草书创作而言,飞扬的神采、生动的气韵、明快的节奏是尤为重要的。在他看来,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得。帖临的再好不过是前人的翻版,入而不出为庸人,善入善出才是智者。为了让自己成为智者,他对魏晋以来的法帖,特别是“二王”手札以及章草进行潜心研摹,以期“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李可染先生语)”。

   在考取硕士生之前,我就十分欣赏他的行草书作品,这一点在后来也同样得到了其导师言恭达先生的肯定。他的行草书以中锋用笔为主,间用侧锋、乃至偏锋辅之,顿挫、转折、疾徐等都把握得很有节奏感,故其行草书线条厚重而不失灵动,老辣中又透出温润,线质之高超足以体察其入古之深远。他的行草书创作在注重作品写意性的同时,更注重作品的精神性,以气韵胜,以神采胜,抒写着个人的胸襟与意趣,追求着一种文雅中见奇绝的境界。

   不可否认,张峰的小楷写的也不错:用笔轻快灵动,线条斩钉截铁,结体雍容端庄,以行书的笔意写小楷,使得作品看起来厚重而又轻盈明快,楷意十足而又清新自然。

   作为70后的青年书家,他的诸体创作已达一定水平,实属不易!但也有一些问题确实需要注意的:如篆书和隶书的线条有时显得厚重有余而灵动不足,过“实”欠“虚”;行草书折笔过很、过多,适时增加一些圆转,或许气韵会更加生动;小楷笔画有些“碎”,笔法较为单一而需进一步丰富。

   张峰于书勤苦专攻,善思博学,书法、篆刻、绘画均作涉猎,多种艺术的滋养也使得他在艺术上已有所得,已获小成,如若从更高艺术追求来看,读书养志,字外求功,涵泳性灵,应该是他今后必做的功课。

   面对未来,我是很看好这位兄弟的!

  

                                             2013年6月于三平书屋

 

上一篇:活着的人们,动态的人生——张荣超长篇小说《沧桑》书评
下一篇:雄奇峻伟 墨酣笔畅——记书法家陈书樵先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