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文化 > 新书速递 > 正文


杜怀超《生活课》
2014-12-08 12:11:17   来源:当当网   

杜怀超《生活课》
作     者
杜怀超 著
出 版 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9-1
 

内容推荐
  《读品悟·在文学中成长·中国当代教育文学精选:生活课》精选了杜怀超的随笔、小品文、小小说等数十篇。作者丰富的个人经历,使得他的作品展示了人生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景。生活处处是风景,人间百态皆成文。阅读这些文章,有助于学生学会生活,领悟人生。
 
作者简介
  杜怀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曾获“孙犁散文奖”。长篇系列散文《一个人的农具》获2010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已公开出版作品多部。
 
目录
第一辑 守望村庄
守望村庄
故乡的鸟巢
秋野
落雪
看霜
读麦
诗意的湿地
夜晚听蛙
乡村的歌者
第二辑 菜根之香
故乡的香椿树
油菜花开
叉见桑树
问荆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读麦

  农历五月,小南风一吹,乡间成垄成垄的麦子在农民的守望中成熟了。金色一片,煞为喜人。农谚云,黄金遍地,老少弯腰,恐怕就是指这收获时节吧。走过乡村,当我一眼望见这连天接地的金灿灿的麦穗时,整个人都有点魂飞天外,惊奋这大自然的杰作或壮举。大地呈现出来的美,是撼人心魂的美。金黄的麦穗,葱郁的树林,俨然的村庄,再添上村庄上空烟囱飘飞的悠闲思绪,好一派诗意的田园风光。当我们终日面对着都市喧嚣、冷漠、炎凉和名利的纷争缝隙之余,乍一见到熟稔朴实的麦子时,刹那间,我陷入了一片虚脱的境地,尘封的心灵之门訇然洞开了,透亮透亮的。
  离开故土,我失去了与麦子的对视,但我从纸质的光阴或水泥的楼台中寻觅麦子时,更接近深刻。在那苍茫的天底下,绿色丝绸样的麦子在白雪的泥土上伸出嫩芽,穿过季节的风声,一路抵达累累的硕果,接近成熟,也就意味着越接近死亡啊!麦子不薄土地,也不薄农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问你贫富,也不求你高低,只要你给她一粒希望,交给大自然母亲,你就可以避开风风雨雨,端坐在夏日的凉席上,等待红五月的降临。其间,麦子的生生死死相争、各种生灵之斗,与你无关。她自己出芽、长叶、拔节、开花、结果,悄无声息地,不争较什么,也不怨恨什么,忠实地完成自己的生命之旅。难怪儿时诵读的《锄禾》,今天读来,依旧令人异常激动。“粒粒皆辛苦”,不仅是农人的汗水孕育出的,其中也包含着麦子本身对自然的挑战啊。
  解读麦子,我才更加了解我庄稼地里的父亲,朴实善良勤劳,一生与犁铧庄稼打交道,用庄稼般的文字在大地这张稿纸上,播下生命的留言。麦子就是他生命的全部、灵魂的根系,他以仁厚之心无声地呵护着麦子和村庄。有关麦子的每一农事他都做得精心、细致和虔诚,麦子成了他的生命的拐杖,引着他走向生命的历程。有年夏季,洪水泛滥,淹没了咱家几亩麦子,颗粒无收,只剩下一片荒芜。父亲流泪了,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我从未见过父亲如此的悲痛。父亲说,多年以后,他在梦中还听见麦子在大水里向他呼救啊,可他却听不见。为此,父亲整整沉闷了一个夏季。让我更不能忘怀的是,夏季阵雨过后,乡场上被碌碡压进土里的麦粒,在大雨的冲洗下,露出白胖胖的身子,每当这时,父亲不顾劳累,总会吆喝上我,带上扫帚和簸箕,蹲在乡场上,一下一下地抠土里的麦子。这半天也抠不出斤把麦子的劳作,却让父亲做得很认真。我当时对父亲这种行为深为不满,还说上几句牢骚话。今天,当我再对麦子作一番审视时,我很是内疚,一粒麦子不只是一粒麦子,它蕴含着父亲的全部思想,浓缩着父亲的一生。
  郊外,我久久地徘徊在麦田旁,目光越过乡村,眺望远方的城市。大片的麦地正被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所蚕食,我想会不会有一天,麦田从地里消失了,金灿灿的麦子也会消失了,我们人类只能从回忆中去寻找她的影子?诗意的湿地
  笔会期间,主持人热情洋溢地对大家说,在尘世喧嚣之外,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被美誉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人间仙境的洪泽湖湿地吧。我深感诧异,作为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记忆里更多的是烟波浩渺,是水天一色,还有那舟楫往来、鱼虾欢跳、日出斗金的恬美,是苏北的母亲湖。生活在大湖之畔的人,谁知道还有一片“养在闺中”的风景?
  ……

上一篇:胡继风《鸟背上的故乡》
下一篇:杜怀超《一个人的农具》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