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文化 > 《楚苑》 > 正文


散文 千垛菜花黄 丁厚银
2017-04-13 20:04:14   来源:   

清明前夕,在翻看微信时,看到一位微友转发了一条链接,是关于全国十大菜花观赏景区的排行榜,第一名是陕西汉中,第二名是兴化垛田,第三名是湖北荆门,云南罗平排在了第四,青海门源排在了第六,印象中的观景胜地江西婺源竟然排在了第九,这多少有点出乎我的意外。

十大景区中,排名第二的兴化垛田,离我们最近,就位于江苏省泰州兴化的缸顾乡东旺村。通过网上搜索发现有关兴化千垛菜花的图片和介绍很多。据说作为一个AAAA级的乡村旅游景点,20144月曾经创下单月游客88万人的壮举。于是就产生了一种想去看一看的冲动。

说走就走,礼拜六早上八点,我们准时出发。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到达了京沪高速兴化出口,下了高速以后,又走了大约三十多公里的路程,才到达目的地。

可能是周末的原因,景区的人还真不少,大大小小的车辆差不多已停满了两个停车场,仅大客车就有十几辆,除了本省以外,上海、安徽、浙江、山东等外地车辆也不少。保守估计,此时景区内外大约已有上万人了。下车后,伴随着一曲“万亩荷塘绿,千垛菜花黄 ,荟萃江南秀色,我的甜美故乡……”旋律优美的《梦水乡》,我们来到了景区大门。

进入景区大门,站在拱桥的观景台上,举目四顾,在四月明媚的阳光下,金色的油菜花海一望无际,没有尽头,据说整个景区的菜花超过万亩。

在景区中有两个最佳观景点,一是位于景区北面的观景楼,一是位于景区南面的观景塔。游人参观也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随游船沿河汊观看,一是沿铺设的花间小道步行前往。我们决定首先是乘船观看,沿水路先到北面的观景楼,然后再步行顺着花间小道边走边看,最后登上南面的观景塔,据说那是整个景区的最佳观景点。

下了观景台,往里走,大约有一百米远的地方,远远就望见在金黄色的菜花当中,有一片红色,格外显眼,走近一看,才知道是船娘头上统一围着的桔红色头巾。一排的乌篷船在河边顺次排开,原来是我们所要游览乘船的码头。

赶紧检票上船,每条船上面坐5-6个人,船上配有救生衣,可很少有人穿。

在船娘的熟练操作下,小船划进垛田,在小岛间穿梭,我们坐在船上,嗅闻着油菜花和泥土的芳香,还不时拿出手机或相机边看边拍照。

    朋友的小孩今年刚上小学四年级,第一次乘坐这种乌篷船在花海中畅游,很是兴奋,不停地问这问那。她也许还不懂欣赏,甚至大了以后对这次行程也会淡薄记忆。但我们的相机将为她记录下这次美好的旅行。清代大文豪·孔尚任的一首诗:“缓荡轻舟水气温,菜花凝望净无痕。春余湖上双堤路,黄遍江头万里春。”是她此时眼中景色最好的注脚。

河面不是很宽,最窄处仅五米多,最宽处有五十多米。河道纵横相连,整个菜花地被河道分隔成一个个独立的长条形岛屿,大小不等,宽度一般在十米至五十米左右,长度大约有百米左右。遇有河流与人行道路交叉的地方,为了便于通行,景区还会在河道上面架起弧形的拱桥,桥墩用水泥浇筑,桥面用木头铺设,桥下行船,桥面走人。

    在和船娘的交谈中,我们得知河道和垛田并不是人工新近开挖的,她们这里原本就地处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河汊纵横,成片的土地很少,她们的先人们为了得到较多的可耕种土地,就从水中取土,一方一方堆积成垛,现在的大部分的河汊和垛田都是原来自然形成基础上的,经过简单的修整,使其更美观,更通畅。河水的深度平均大约三米,一些面积较大的水域深度有的也可达到近七、八米。

    因在垛田上不便精耕细作,也不适合机械化操作,故而长期以来一直以种植蔬菜为主,特别适合栽植传统农作物油菜、芋头等,一直延续至今。从直观上看,这里的菜花的茎秆较粗,杆高约一米,花朵很大,这可能与垛田土壤本身十分肥沃有关吧。菜花种在垛田之上,犹如湖中千岛,即适合观赏,又能养蜂,油菜籽还能榨油,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开发旅游事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千垛的菜花出了名,她们也沾了光,得到了实惠。

船娘还告诉我们,这个景区最早是在2009年开发的,距今已有八个年头了,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她们的收入也在逐年增长,现在每个船娘每天的固定工资是50元,另外,每接待一名游客提成一元,每条船每天可以接送四、五批,大约二十几个游客,高峰时,可达到五六十人。说实在的,在现在这个经济条件下,收入并不算高。可她们还是很满足,毕竟在自己的家门口,每年的旅游季节大约只有一个月,又不耽误农活。每年接待游客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她们的副业。她们的主业还是搞好种植和养殖。每年油菜花过后,就要等待油菜籽的成熟,收割完油菜籽后,她们还要在这片土地上种植、收割芋头,用于自食和出售。    

近万亩的菜花景区,水面和地面几乎占到了一半对一半。春天的时候,可以在河里面放上鱼,经过一个夏天的生长,到秋天,水少的时候,浅的河道就会出现干枯,水和鱼都集中到了较深的水域,便于冬季集中捕捞,保守估计,按每亩水面1000斤计算,可达500万斤,收获相当可观。

由于船行的较慢,我们边看边聊,大约经过了一个小时,终于到达了观景楼。

下船登楼,观景楼一共三层。第一层的中间有一个临时邮局,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邮品,不仅有菜花纪念封,还有各式菜花明信片,旅游纪念品等。更为吸引年轻人的是在大厅的显眼处有一台机器,游客可以用手机扫描其上面的二维码,下载一个App软件,将自己拍摄的照片在该软件中制作成自己满意的明信片,再发送到机器中,现场打印,然后交给临时邮局盖上特制的邮戳寄回家。当然这是要收费的,10元一张,也不算贵。

二楼是供游客休息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下,也可以吃一点东西,或者交流一下感受。

三楼是一个观景台,在这里除了几根柱子外,四面都是空旷的,视野开阔,便于游人观赏和拍照。这里也是游人最多的地方,许多摄影爱好者,在这里架起长枪短炮,从不同的角度,不停地按下快门。我们同行的人员,也赶紧拿出相机,一阵狂拍,生怕漏掉什么。

拍完下楼,也顾不得休息,赶紧踏上步行游览之旅,沿着花间小道,缓缓前行。这时候我们才真正体会到畅游于花海的感觉。

当微风吹过,花朵轻摇,高低起伏,像是在翩翩起舞,又像是在向游人挥手致意。成群的蜜蜂来回在花海中飞舞,欢快地采着花蜜,播送着醉人的清香。走近田间,俯身一探,更有别样精彩,纤巧、婀娜,让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仔细观察,油菜花由四个圆圆而又酷似微型乒乓球拍的花瓣组合而成,中间翘起六只小脚,四长两短竞相伸向天空,犹如妙龄少女,四肢柔媚,靓亮惬意,引人逗春。金黄色的油菜花,色纯而雅正,朵朵成簇,簇簇成枝,枝枝花开,片片闪着金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那么美,那么纯,那么真。

在我们前往南面观景塔的途中,路过一座拱桥,看见桥上面几位中年人穿着摄影背心,身背摄影包,手里拿着有长长镜头的相机,还有照相用的三脚架,正在那里边拍摄,边交流。一看就知道是专业的摄影爱好者。 

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他们都是省级以上摄影家协会的会员,有几位还是外省的。每年油菜花开,他们都会相约来这里采风。

和我们纯粹游玩不同,他们每次都是奔着能够创作出一幅好的作品而来的,所以,有时为了挑选出一张满意的摄影作品,不惜要拍摄几千次,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来拍摄。我真为他们这种敬业精神而感动,也衷心的祝愿他们能够获得满意的作品。

沿着花地小道,我们一行来到了观景塔,此塔位于主河道的交叉口,有四层高,由于其主要是用来观景,故而里面的空间并不大,楼梯也很窄,上下只能同时通过两个人,塔上的人也不能很多,只能等上面的人下来了,下面的人才能上去。

等了大约十几分钟,我们终于可以上去了,顺着楼梯,我们径直来到了顶层,站在高高的塔顶,我们的视觉顿时被眼前那巧夺天工的烂漫与壮观所震撼。远远望去,万湾碧水,阡陌纵横,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走,人、花、水浑然天成。那连片的垛田,像一朵朵飘舞于水面的祥云,又似一片片散落在人间的流霞,直达天际。景色真是太美了,此时眼中的千垛菜花,才更感名符其实,让我们陶醉其中,无比惬意。俨然就是一幅幅巨型油画,那颜色、那气势,足以让我们染上了富足的快慰和满足,眼睛得到丰富和充实,镜头得到愉悦和滋养。这不由使我想起了清代诗人刘宗霈的《看菜花》“乍逢红雨点回塘,又见平畦千顷黄。色比散金无异种,香连绣壤不分疆。”到此时我们才发现,原来网上许多关于千垛菜花的图片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从景区出来,几乎每个人的身上都沾满了花粉、脚上粘着垛田春天的泥土、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上一篇:散文 六娘 李卫
下一篇:散文 随性的生活 (散文组章)) 尘石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