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文化 > 《楚苑》 > 正文


散文 草垛 池墨
2017-04-18 15:28:34   来源:   

 

有村庄的地方就有人家,有人家的地方就有草垛,有草垛的地方就有温暖。

多少年来,苏北的乡村就像一幅美丽的素描画,一直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里。这幅画有村庄,有小河,有树木,有花草,有人家,有草垛,当然,还有忙时顶着烈日和风雨在田间辛勤劳作,闲时聚集围拢在家门口闲聊和晒着太阳的农人,以及那些无忧无虑尽情戏耍的孩童。

草垛对于乡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草垛就像乡村的孩子,它依偎在乡村的怀抱里,堆砌在村头庄尾,家前屋后,有的聚集在场边,有的也会散落在田间,就像乡村的野孩子一样无拘无束,实强壮,不畏风霜。每当想起草垛,我的心里总是满满的怀念,以及满满的暖意。

草垛对于农村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些生长在农村的人,是陪伴着草垛长大的,在草垛的一生一灭,循环轮回中,我们渐渐长大。而长大后的我们,一个个沿着村边的小路,远离村庄,远离草垛,到村庄望不到的城市,到草垛想象不到的地方去谋生。渐渐地,村庄模糊了,不见了,草垛也渐渐变成了小黑点,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草垛的家族很多,有稻草垛、玉米草垛、黄豆草垛、芝麻草垛……我今天所说的草垛,是麦草垛,因为它在草垛家族中,是最大也是最美的草垛,它不但看起来靓丽、丰满、敦实,闻起来,还有淡淡的麦秸清香,这种清香,是庄稼的味道,是粮食的味道,也是乡村的味道。所以,麦草垛也是最受农人喜欢的草垛。

乡村孕育了村庄,也孕育了草垛。田野就像是乡村的子宫,每年的十月,在田野里,种子与土地相遇产生了爱情,它们相爱了,然后,它们就结合到一起,乡村就怀孕了,这时候,乡村就变成了一个孕妇,心里充盈了满满的欢喜和希望。到第二年五月,乡村就会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草垛来。

草垛的生长过程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就像女人怀孕需要定期做体检一样,从种子下地,到成为小麦,到收获再到成为草垛,农人们为麦子浇水、施肥、除草、施药、除虫,为了麦子的生长,农人们操碎了心。然而,最苦最累的还是小麦成熟后,这时候,也是农人最担心的时候,之前他们关心麦子的长势,后来最关心的则是天气。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人种天收是很多农村的真实写照。每到麦收季节,人们最担心的就是下雨,特别是在小满那天,下雨对于麦子来说就是一次严重的摧残,而农人的心里也是撕心裂肺的疼痛。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真正成熟。民间传说小满那天是麦子的生日,那天不能下雨,如果下雨,意味着麦子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农民当年的收成就不会好。因此,印象中小时候每到小满节气,大人们就期盼老天在那天不要下雨。而小满过后,麦子成熟得非常快,我们那里有句农谚叫“小满十天遍地黄”,意思是说,小满过后十天,天里的麦子就开始发黄了,一般小满过后半个月左右,麦子就完成成熟了,就可以开镰收割了。

小满过后半个月,麦子基本上就成熟了,远远望去,乡村的田野到处都是金黄的一片,麦子浩浩荡荡,等待着农人的检阅,等待着人们开镰收割,等待着与镰刀进行一次痛彻心扉的亲密接触。看麦子是否成熟的最佳时间是在早晨,白天,经过太阳火辣辣地暴晒,麦子全部都变成了金黄色,看起来都熟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那些尚未熟透的麦子,经过一夜的露水浸泡,又还原了本色,一些麦穗还是青梗梗的。所以,要想看麦子是否真正成熟,必须在早晨。

那时候,由于是人工收割,所以,麦子还没有完全成熟,生产队就组织社员开始收割,田野里到处都是戴着草帽的人们,弯腰收割的,负责捆扎的,拉车运输的,乡村一片繁忙。

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辛勤劳作,散布在田野的麦子们,被人们运送到麦场上,等待脱粒。那时候,麦子脱粒采用的是原始的办法,就是将麦子均匀地铺在麦场上,用耕牛拉着碌碡,一遍遍的碾压,人们称之为“打场”。为了增加“打场”的工作效率,一般是将生产队里所有的耕牛全部派上麦场,组成了一个“打场队”,耕牛则由社员们牵着,在烈日下拉着碌碡一遍遍地转着圈。“打场”也是一个技术活,需要一圈接着一圈,碌碡既要压着之前的痕迹,又要有新的扩展,就像波纹一样浅浅地扩大,还不能漏,漏了麦粒就脱不下来。因此,“打场”一般都是男人的事。

等到铺在麦场上麦子被碾压得变薄以后,人们需要将麦子翻过来,这时候,一般是男人女人齐上阵,翻好后,由“打场队”负责重新碾压,如此,麦粒基本就脱下来了。但是,由于是碾压,还会有麦粒残留在麦秸上,因此,等待全部小麦被打过一遍,生产队还会组织社员进行第二次“打场”,人们称之为“闹场”。经过第二遍碾压,麦粒基本就脱干净了,这时候的麦秸就变成了麦穰。后来,生产队购买了手扶拖拉机,打场的工作就开始机械化了,在拖拉机后面绑上好多个碌碡,但转起圈来却比耕牛快多了,效率自然比耕牛高多了,麦粒也脱得更干净。

将麦粒打下来后,麦粒扬净晒干,剩下来的就是处理麦穰了,这时候,草垛就呼之欲出了。经过碾压的麦秸干净、扁平、铮亮,堆积起来不松散,草垛也不容易歪斜。堆草垛是男女齐上阵,但主要还是男人的事,选好草垛地址,开始是大家一起堆积,等到渐渐高了,就需要由一个男人在草垛上负责用铁叉接麦穰,其余人则负责运送麦穰,而女人则负责用铁叉将麦穰打成摞子,然后由力气大的男人将麦穰摞子高高举起,运走送到草垛上,再由负责堆积草垛的男人一层层地将麦穰平放在草垛上。后来,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土地承包制,分田到户,堆草垛就变成了各家各户的事情。

那时候,麦穰是农家最好的烧锅燃料,一些人家为了烧锅方便,会将麦穰拉回家,这样,草垛也就堆在了家前屋后。而有的人家为了图省事,或者家前屋后没有空闲的地方,所以就将草垛堆在了麦场边上,或者田间地头,烧锅的时候再用粪箕或背篓装回家。

每年的麦收过后,乡村到处都可以看见草垛,草垛就像乡村的孩子一样,遍布在家前屋后,田间地头。草垛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天冷的时候,那些流浪汉就将草垛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们将草垛掏出一个洞,然后钻进去,不但暖和,而且风不打头雨不大脸。小时候,我看到一对卖唱乞讨的夫妻,晚上就栖息在村头的草垛脚下。他们将带来的衣服铺在地上当作席子,身上的棉袄脱下来就变成了被子。虽然外面寒风凛冽,但是,草垛下的乞讨夫妻却睡得很香甜。

再后来,农村收割麦子实行机械化,使用的是收割机,麦子在收割的同时,麦粒就被脱了下来,因此,这边田里的麦子刚收完,那边麦粒就被运送回家。而收割机收割后的麦秸,有的被回收用来编制草帘,有的则秸秆还田,变成了庄稼的肥料。

自从普遍使用收割机收割后,乡村的草垛就慢慢变少了,不再那么拥挤了,变得稀稀拉拉的。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农家做饭用上了燃气灶、电饭煲,液化气和电代替了农作物秸秆。一直以来被农人奉为座上宾的农作物秸秆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很多人家就将农作物秸秆丢弃了,有的则一把火烧了了事。草垛也不再是乡村的风景了,这让乡村很失落,没有草垛的乡村,变得单调、无味,没有颜色,没有草垛的乡村就像丢了孩子的母亲一样失魂落魄。

后来,乡村的种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玉米、小麦不再是乡村田野的主宰,取代它们的是花卉苗木。而种植花木的经济效益是种植粮食的数十倍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很快,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就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的花木,红枫、紫叶李、红豆杉,杜鹃、蝴蝶兰,各种各样的花木品种让人数不胜数,各种鲜艳美丽的花卉让人目不暇接。由于花木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我的家乡也被誉为“花木之乡”,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纷纷到乡村来购买自己需要的花木。

时至今日,草垛在乡村已经彻底消失了,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如今的乡村,再也看不到草垛了,昔日喧嚣美丽、错落有致,占领了乡村一个角落的草垛渐渐变成了历史,变成了人们的一种记忆,这让人心潮起伏。其实,这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草垛的消失,是社会的进步,草垛消失了,但人们的物质反而丰富了,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了,草垛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然而,不管怎么说,草垛其实就像乡村的孩子,如今没有了草垛的村庄,不知道是惆怅还是满心欢喜?是失落还是充满了盈盈的希望?

 

 

 

 

 

 

 

 


上一篇:散文 九华雨,雨九华 孙洪然
下一篇:散文 满院丝瓜 张传刚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