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要去三台山。
确切地说,是宿迁市三台山森林公园——1958年的国有嶂山林场、2011年更名的三台山森林公园、2013年扩面提质后嬗变的新兴地景区。
“三台山” 因诗而名,古人窦燕客曾有《三峰夕照》:“马陵北望有三台,雨后浮云四面开。斜日一轮无限好,半山晴翠送将来。”我愿意接受这种诗意的诠释。
我携带了种种心情上山、入园,兴奋,快意,憧憬,只是没有功利。我相信,不带功利,是对这片圣洁最大的尊重。
2
我从高处走过。
我已知道这里是景区最高,而且也是宿迁市区最高。虽然叫山,叫森林公园,海拔其实也就73.4米。这点高度,只是理论上的数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宿迁八景中的三峰夕照、葡萄醉月二景,据称就在园区内,因时间不对也不可能看到。而随着历史维度的变迁,先人凿山挖塘形成的梯田以及融合北方梯田及江南水路疏通的耕种方式,也只能在时光的思维里切割与重组。
远眺,空濛,笼罩一脉轻烟,凭心里的座标认知那是湖滨新区,那是骆马湖烟波浩渺。近看,草上还留着露珠,晶莹剔透,清净可喜。
我一点也不失望。
这不是齐鲁岱宗,我本来就没想在此验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而只是想占据与我的思忖大致相称的想象力空间,感悟高度的意义。居高能否望远不重要,只要思绪依然张开着翅膀。
海拔不及百米,方圆不大不小,不正应了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高度不是唯一的,就像人中的高个绝不代表全部优势一样。并不高的南通狼山、青岛崂山的声名,远远超过了许多高过它们的山。三台山同样具备这般魅力,这魅力便是“最美的生态、永远的时尚”的质地与向度。
十分巧,我正在读英国利德尔·哈特最有名的二战军事著作《山那边》,也得知威灵顿公爵“我一辈子都在猜测山那边是什么”,而且惊讶于他对山那边的地形特点每猜必中。我绝对没有如此天才与素养,难望其项背,但我并不缺乏想象的空间。城市是对自然的克服,城市的电气化、信息化几乎取消了昼与夜、冬与夏的区隔,却丧失了对自然的呼吸、光阴的变化的感知。那么,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文化城市?物与人怎样和谐相处、城市与自然如何温馨对话?“山那边”会有答案。况且,12.7平方公里的范畴内,新增水面1800亩,新植乔木30万,要教春色满宿迁,让城市散发诗意,那已是超越想象的现实。
由此,我心满意足。我所看到的、没有看到的、感受到的、想象到的、充溢着心间,就是那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3
我从“衲田”走过。
“衲田生态民俗村” 简陋着,一点也不张扬就出现了,有点突兀,但感觉很好。就应该是这种感觉,它与小巧玲珑的苏州园林无涉,它不属于淡妆浓抹的西子湖,它也不依傍灵秀奇绝的阳朔山水。时尚与抒情中,一下子揉进了历史的凝重与理性。
为何取名为“衲田”?听导游说,看文字阐释,我大致归纳了一下,缘由无非有三:1、取“衲” 为百川捐海之意,村四周多种田块色彩斑驳,呈海纳百川形态;2、取“衲”为“缝补、补缀”之意,花种于田中,条块拼接,左右相衔,颇似衲田。3、取佛门之意,一块一块组合而成的花田,像和尚的袈裟(佛田衣),意为“缀衲百花色,披就佛田衣”。
最后一种解释归类于佛家我不喜欢,沉闷而寂寥,清锅冷灶,了无生意。我喜欢海纳百川,我更愿佛界进入民间、宗教进入俗世。特别好的风景,应是一种人的风景,而不是物的风景,更不是宗教的演绎,那是殿堂,缺少初心。白描速记,轻盐弱油,人间烟火,童心荡漾,才是百姓生活。
步入“村落”,尽管是场景还原,也殊为难得,毕竟触摸得到原有的村落肌理。石壁、石墙、石台、石径、石坡,石堤,古色古香,浑然天成,特色原生态,具象的或者意象的。观之如穿行时空隧道,仿佛梦回楚汉宿迁。
村舍间错落有致,行进中石板为桥。小径乱中有序,水渠缘路而流。洼地形成溪涧,两岸芦苇欲花。满目块垒石墙,依稀袅绕炊烟。似闻羊咩犬吠,一派田园风景。一株皂荚树,缀结生命的光线与温情。几弯荷塘,微风吹皱莲叶,悠然闲雅。
老旧族谱,田器农具,犁铧锄镰,耩耙耢耧,锨铲镢叉,石磨,石辗,碌碡,辘轳,牛轭,扁担,扒斗,斗篷,蓑衣,独轮车,锅鏊瓢盆。乃至集市、庙会,担着挑子卖菜,赶着马车贩粮,赶猪牵羊配种,挎篮鸡鸭鹅蛋,摆摊兜售煎饼,芸芸众生,太平风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诉说农人、大地、历史的命运。宁静的岁月和安稳的日子,或者相反,活着的确不容易。遣失的、散落的、无从寻觅的细节,恒久的、速朽的、停留的、隐匿的、变异的场景,实际上被无情的岁月覆盖着。陌生?遥远?它们的展示正是因为它们本体的衰落及至消亡。一曲《衲田赋》,心怀苍生,悲闵情怀。我们不得不承认,农业文明在工业文明的推进下渐趋式微,丧失活力。在时光打磨的背后,恍如梦境,恍如隔世。
然而,最原动的物象彰示最质朴的传承,古今时光的穿越与承载构成来去。面对拷问与救赎,面对乡村的衰败、空巢和象征性留守,如何重构乡村和谐,我们在这里能够内心多少有了些着落,获得一些普世价值乃至哲学深度,“衲田生态民俗村”的设计者不能不说有其深意焉。
这不是廉价的道德感动和虚假的诗意置换,在“衲田生态民俗村”,能够听得到灵魂经过的声音。
4
我从“花海”走过。
“衲田生态民俗村” 实际上是在“衲田花海”里,前者是农耕文化的洗礼,后者是时尚视觉的盛宴。2220亩总种植面积里,612块花田、50多类花卉四季接力,依时荣谢,循环往复。梯台、园路暖色调与冷色调错落,水渠、坡道逐级几何式拼接。整个“花海”由北向南,依次色变,汪洋恣肆,直接天际。犹如冷热两云交汇,洒下缤纷五色雨;犹如天女散花,织出锦绣地毯;犹如七巧板,遗留在苏北大地熠熠生辉。一年皆景,四季变换,农家成花农,农田变花海,小麦、玉米的丰硕而为植被、花卉的美轮美奂。
同样是泥土,有的生产贫穷,有的生产财富,有的生产传统,有的生产放肆,是放肆的美。譬如“衲田花海”。
爱那琪花瑶草,粉红骇绿,碎琼散玉,群芳竞艳。赤橙黄绿青蓝紫,乱花渐欲迷人眼,人在花间不忍去。
爱那花晨月夕,春露秋霜,暗香疏影,无边风月,天开图画,若入月地云阶,跌宕起伏中煥发精彩纷呈。
爱那拖着金色长裙的郁金香,爱那火红欲燃的东篱菊,爱那深藏不露的虞美人,爱那优雅秀韵的薰衣草,当然也爱那泛着土气的马鞭草、鼠尾草,她们听着更亲切。
爱那远远近近处的还在裸露着的处女地,野花和野果星散在荆棘与石缝间,依然能够听到阳光沿着叶脉的拔节声。我更愿意看那一棵卑微的小草顶翻泥土的骄傲,听那一株倔强的野花拼命盛开的力量。想必田月桑时后,又成佳胜。
爱那灵动的人儿,锦心绣腹的女讲解员,衲田花美,她们比花更美。伴我们一行的是樊、陈两女,一袭素颜,恬静可怜,锦上添花,与山水花草融为一体。她们乃是三台山另一道风景,不可戓缺。
所有的精彩都是心灵的盛开,藏不住的喜爱是我们对生命力的喝彩。甚至有一点窒息的压迫,这也是大美带来的幸福冲撞。这些泥土上的生命,快乐地生,快乐地去,戓是涅槃,或是圆满,都是一种见证,以及对土地的依附,它们足够幸运。
在这些浩瀚与繁盛的景致里,显然更能触觉到创意者的奇思妙想,天才构建,以及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游刃有余。有理由相信,那些裸露着或覆被着野草的土地上,将是新一轮的壮观。
5
我从“彩虹”走过。
那是什么?面前出现一条空中栈道,迎面己在半空廊桥俯视之下,蜿蜒起伏,摄人魂魄。那么富有侵略性,那么存心,那么霸气。那么地不含蓄,那么地欺负你的承受力,不容你的眼神左顾右盼,牢牢地攫住你的心而心无旁骛。
平起而起,异想天开。好一条五彩天河!
面对这美景,只想进入。
我们一行高矮男女,兴致勃勃,身入彩虹。走进才知,每一段栈道的外观颜色与接近处衲田花朵的颜色,上下呼应,互相辉映,如影随形。更兼象天法地,步移景异,错彩镂金,独擅胜场,每向前一步都有新意。抬头望天,俯首赏花,上下俯仰之间,左右观顾之时,便是瑶池仙境。
据说,这座彩虹桥全长2300千米,有3万多根栏杆,每根栏杆的长度和颜色都不一样,由此形成渐变,并且号称世界第七。这些数据,它准确与否,它是桥不是桥,它有无可比性,已经不重要——那些仅是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彩虹桥的发明权不是桥梁专家,而是出自一位小学生。他目睹船舶航行受桥墩影响,受雨后彩虹的启示,画了“彩虹桥”。于是,灵光一闪之后,便是幻想侵淫了科学,灵感催生了神奇,理念推动了创造,成功呈现了快感。
面对彩虹桥,不由人不浮想联翩,思绪驰骋。她起舞弄倩影,她腾龙上青云,她像鹊桥七夕会,她像龙宫幽密深,她又像又不像,形似或神似,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她赏心悦目。我们做不了肇始者,能够做美的传承者也是荣幸。江苏省最年轻的中级城市宿迁,选择一个年轻孩子的光彩创意,真是天作之合。只有年轻,才有成长。只有年轻,才有未来。
我已不年轻。在彩虹桥上,我看到了年轻。我很开心。
6
我从林间走过。
我们来到自然生长区。我们来领略原始。
林间与花海各各不同,如果说彼是青衣,此是老生;那是美女,这是壮男;一是热炽喧闹,一是冷峻凛冽。风物不可同语,神采各有异禀。
顺东向西。忽而林间小道,曲径通幽,浓翠蔽日,孤寂地向前绵延。其间山坡、河滩、沟壑、竹林、农田、农舍、菜畦,依此显现,风景各异,别有洞天,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幽僻处可有人行?刚有新雨洗过,愈发谧静,谧静得有点心慌。尽管园内人流络绎不绝,此间听得见枝叶坠落声。落叶满长安,缤纷洒红雨,象是梦幻般的桃花源。茂叶青枝间,偶见鸟巢其上,与树林一体,仿佛是某种隐喻。
沿着湿漉漉的柏油大道,逆坡而上,只见蓊郁浓密,莽莽苍苍,极天际地,满目皆是松柏。树身斑驳陆离,冠如伞盖,枝干横空,拿云攫石,姿势奇特,真个是深根固本。这些苍木一直待在这里?它们生存有多少年?也许谁也不知道,是时间构成了它们的存在。就像我们多少人的祖辈父辈,一生从没挪过地方。一隅空间,即是一生。以前我来过嶂山林场,只是觉得树大树多。今日观之,依旧茂密,依旧森罗万象,俨然伟丈夫,但总觉得有一种叫沧桑的东西从发间与指尖泛过。
这般幽深,这般莽苍,又是无限甜蜜。在这6000亩辽阔的森林中,除有松、柏、榆、柘、楝、槐、杨、柳、桑、杉、竹等木本70余种,虎耳、车前、益母、狗尾、蕨类等草本200余种,两百余亩梅园百余种梅树涵盖外,另有果林谧境,滋养着人间,也甜美着生活。1000亩果林,约30000棵果树,其中有 330亩柿林、140亩梨园,还有桃子、苹果、山楂、葡萄等,可赏可闻,可食可药,足以诱惑你的全部感官不管不顾,大快朵颐,乐不思归。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早了。但时见枝间青涩,悄然无声,心中却是硕果累累。这想像饱满、甜蜜、畗庶、成熟,它与一个词相关——春华秋实。总觉着这份想象更切近内心,这是一介平民内心的快悦与富足。
舒缓有序,款步有声,笑看荣枯,且听风吟,这是人生的大惬意。
7
我从湖水走过。
三台山共有镜湖、相思湖、天鹅湖、晴翠湖、养心湖、青堰湖、硕湖、荷花淀等8个湖泊。我先来到镜湖。一湖映山,延续山势,水软山温,清澈漫漶。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司空图这样说,我看镜湖亦是。正是近午时分,金光摇曳,水天一色明瑟,天光云影徘徊,这是湖水最好的状态,波澜迭涌后的不动声色。远处有水鸟身影轻巧,箭一般掠过水面又飞起,留下一圈水纹,瞬刻了然无痕,它比人自由。三台桥、静深桥、镜湖桥、听莺桥、修竹桥5座景观桥,相映成趣,名字听着就好听。近前,两位少女在岸边石上频频留影,说笑声中风拂起长发,风生水动。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里没有渔歌而有欢歌。那水就若有魔力,席卷过身体,直至要把肉体乃至内心的一切赤裸裸剥离出来,可洗风尘之累。恋栈怀禄,贪求无厌,莫入此湖;皈依纯粹,涤洗灵魂,此水即是。这里还有以地陷和瀑布为主题的3D地画,神奇而诡异。只是不伦不类,不相谐,它的最佳处不应在这里。这里最佳应赋诗,尽管对用世而言毫无用处。
我来到相思湖。与镜湖试水濯波不同,我只是远远的观望,我没打算走进,我并不想惊扰那空灵而寂寥,深邃而幽深。有些地方保留一点神秘感,也许更是膜拜。它为什么叫相思湖呢?我当然不相信宣传册上那些牵强附会,但我绝对相信它一定有故事。一些故事没了,一些故事又生了,它们是模糊的,又是清晰的。我企图寻找它们,但显然遥远,我的目光被迷离掩蔽。我似乎看到紫式部《源氏物语》、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那些如水的女子,从古典一一走来,幽怨,韵致、传奇。是千万中难逢其一的巧合,还是冥冥中难以预测的天意?想象也许是最好的慰藉。我也似乎看到梭罗在《瓦尔登湖》与孤独闭寂结伴,心却是热的:那是愉快的春日,人们感到难过的冬天正跟冻土一样地消融,而蛰居的生命开始舒展了。我们找到这样的精神出发地了吗?或者说我们愿意享有这样的精神出发吗?我说不准别人,我连我自已也说不准。有些奇诡,在不为人知处隐隐约约藏匿起秘密。而正是秘密,让时间、生活、日常多了曲折,使生命本身富有戏剧性。我不知道是时间在水里流逝,还是水在时间中存在。但我知道他们喜欢以对方的存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就像有人问登山者为什么履险冒死要去攀登绝顶,回答是:因为山在那里。
仁者乐水,水倒映着人生,年华逐水而流,只不过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因而结局不同。
8
我从寂静走过,我从热烈走过,我从美丽走过,我从花香与野味、原始与时尙、阳光与月色、沉积与现实走过。我走过了,即戓是浮光掠影,心留下来了。
即便如此,还有连接镜湖和山顶的天鹅湖,独具特色的白马溪涧;还有70余种木本植物、200余种草本植物;还有天和塔、晒米台、藏军洞、清凉院、宋营遗址、青墩遗址;还有特别想看的三台山阻击战遗址。它们,都吸引着我。还有健康养老基地、文创基地、艺术家创作室、森林音乐剧场在心中向住。更有历史上的嶂山林场将以三台山之名蓬勃发展的未来,召唤着我。我是一个贪婪的索求者,我相信只有在这里贪婪才会是一个褒义词。
我也知道我国有许多个三台山,比如山东淄博的,浙江杭州的,安徽池州的,重庆黔江的,昆明呈贡的,都叫三台山,都是独一无二,不可能相同,连相似也没有。但我的一往情深只在宿迁。
这应该不需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