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年底,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即将上调中央,在向同僚们告别之时,他推荐了两本书,其中之一便是在当年出版的《大清相国》,这是由作家王跃文写的长篇历史小说,本书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这本书虽然讲的是300多年前一个封建王朝的能臣治国理政的故事,但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大清相国》主人公陈廷敬,山西阳城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原名陈敬,因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皇帝给他赐名廷敬,从此声名鹊起士林。陈廷敬入仕五十三年,历任康熙帝师,《康熙字典》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康熙时期是我国清朝历史上步入繁荣的转折和关键时期,究其复兴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圣君康熙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得益于康熙周围聚集了一批名臣。然而宦海风高,沉浮难料,满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终,陈廷敬却不仅全身而退,还获得了康熙的至高评价:宽大老成,几近完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作者王跃文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这样评价陈廷敬: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
在《大清相国》的封面上有这样两句话:康熙一朝五十年政坛不倒翁,“等、忍、稳、狠、隐”的心机与韬略。这两句话是小说的点睛之笔,也是全书的文眼,“等、忍、稳、狠、隐”这5个字几乎就是陈廷敬一生的形象写照:等是指要沉得住气,忍是要能经受起磨练,稳是要谨慎且低调,狠指的不是心狠,而是做事要坚决彻底,隐是要懂得急流勇退。
21岁那年,陈廷敬参加殿试,本来应该中状元,然而主考官卫向书担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天恩过重,反而于他不利,出于对人才的爱护,卫向书奉劝皇上不要点陈廷敬为状元。最后陈廷敬得了当年的二甲头名,赐进士出身。卫向书不仅对陈廷敬有知遇之恩,还是他的救命恩人,他要陈廷敬记住一个字:“等,依你的才华器宇,今后必是辅弼良臣,少不得终老官场,世人只知道宦海浮沉难料,可你少年得志,宦海无涯,你得慢慢熬啊。 ”而陈廷敬的岳父李老太爷则提醒陈廷敬要“忍,因为少年得志固然可喜,但隐忧亦在,须时时警醒。盯着你的人一旦太多,少不得招来嫉妒,反是祸害。所谓历练,就是经事见事,乍看起来就是熬日子,世人常说任劳任怨,任劳是不怕的,要紧的是能够任怨,那就得有忍功啊。”陈廷敬牢记教诲,不负厚望,从翰林院的普通修编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修身养性,积累知识,终成大器。
陈廷敬为官53年,从不参与任何派系斗争,始终保持自己的道德操守,讲究政治谋略又不去害人,知形势、识时务、处处小心谨慎、避免锋芒毕露。《大清相国》的作者王跃文认为,陈廷敬之所以没有像明珠、索额图等人留下来的故事多,与他做人做事的性格有关,那些权臣在政治斗争中斗来斗去,权势熏天,有的一下子被治罪了,有的一下子起复了,这样一来更加凸显陈廷敬循官循吏的形象,在政治治理中,更加需要这样恪守职责,不是追求大红大紫实实在在做事的官员。
陈廷敬为官的主要功绩之一就是整顿吏治,他为人刚正清廉,查处贪腐铁面无私,但同时也很注重策略和时机的把握。查办武英殿大学士明珠是他一生最成功的一次反腐。
康熙一朝虽然名臣众多,但大臣之间派系林立,党争严重。其中,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和武英殿大学士明珠之间的斗争尤为激烈,两人形成了各自的利益集团,相互倾轧,贪腐严重,迫于二人的权势,许多大臣敢怒不敢言。后来,直隶巡抚于成龙向康熙密奏说,天下的官位都快被明珠卖完了。康熙问身边的大臣,为什么一直没有人弹劾明珠,得到的答复是:“人谁不怕死?”康熙震怒不已。等到时机成熟,陈廷敬搜集证据,设计了一个连环参,直接间接地连参了明珠、索额图、徐乾学和高士奇四位大臣,结果是,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被斥退回籍。这计连环参,不仅保全了自己,更是帮助康熙消除了朝廷中多年的“明”“索”两党之争。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陈廷敬做到了这一点。《大清相国》的作者王跃文说:“陈廷敬在治理腐败的同时,干净到有道德洁癖的程度,所以在反腐方面才大有作为。”
平定三藩之后,清朝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铜钱需求大增,铜钱短缺,以致铜贵银贱,有的官员就勾结奸商毁钱铸铜,牟取暴利。1684年,康熙交给当时任吏部侍郎的陈廷敬一项临时任务—管理铸钱。陈廷敬一上任就提出了减轻铜钱重量,使毁钱铸铜无利可图的办法,从根本上遏制了这一现象。同时严肃查办官员铸币过程中的贪腐行为。前任主管铸币的官员科尔昆在任期间贪污严重,导致库存铜料亏空。科尔昆还拉上自己的前任、已升为户部尚书的萨穆哈干扰陈廷敬的调查。陈廷敬不畏强权,吃住在铸币工厂,最终查清了科尔昆的贪污案,并迫使萨穆哈提前退休。
陈廷敬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他曾在专管制钱币的宝泉局所有官员面前立誓,“这里是发行钱币的地方,我绝不贪污一文钱,愿与各位共同遵守。”然而几个月后,陈廷敬却因为两枚铜钱的事寝食难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陈廷敬在监督铸钱时,有人从废铜堆里发现了一枚秦代铜钱,下属说古钱是吉祥物件,就请陈廷敬戴在腰间。后来,有人送来新铸的一批样钱请陈廷敬过目,一枚铜钱落在陈廷敬这里。起初陈廷敬并没在意,过了不久,他想起接受管理铸钱任务时,发誓一文不拿,再想到自己私留了两枚铜钱,自感惭愧,后来,他把两枚铜钱还了回去。这也就是陈廷敬为官时刻注意自省自律自警。
不仅如此,在官居吏部尚书时,陈廷敬曾严饬家人,有行为不端者、有送礼贿赂谋私者,不得放入。而陈廷敬的清廉自律,源于良好的家规。陈氏家族在历史上出过九位进士,其中有六位翰林。陈家世代耕读传家,知书达理,廉洁奉公成为陈家后人做人为官必须遵守的铁律。陈廷敬做官后,其父母经常告诫他不能有贪心。康熙元年,陈廷敬回家探亲,当时他只是翰林院的一个小官,父亲了解到他为官的情况后说:“你能够保持廉洁正派的品格,对我来讲是最难得的回报。”纵观当今一些贪官落马之后,往往会痛哭流涕,忏悔自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妻子儿女,对不起组织的培养,作为党员干部,要向陈廷敬学习,时刻守住“干净”这条底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在《大清相国》里,作者王跃文对"清官、好官、能官、德官"总结出"宅心仁厚、精明能干、从善如流、不乏铁腕"的16字标准,这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20字好干部标准有一定重合。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陈廷敬身上有许多值得现代官员学习的地方。正如王跃文所说:“现代社会治理靠的是制度和法律,陈廷敬在反腐治贪中也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性。但陈廷敬身上清正廉洁、勤勉为政的品质是哪个时代都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