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文化 > 《楚苑》 > 正文


散文 杉荷园记 韩修存
2017-04-19 14:52:38   来源:   

 

早上7点坐上张书记的汽车一道去新庄村开展驻点调研。从宿迁市区沿宿穿路一路东行,几乎一眨眼的功夫,轮不着地的轿车就将八公里的路程抛到了我们身后。

一路上,张书记详尽地给我介绍了杉荷园的建设情况,为了探索“农业向农区转变、农区向园区转变、园区向景区转变”的发展模式,新庄镇政府巧妙地利用前进、朱瓦等村原有的生态资源,将东至运河一分干渠,西至新安路、南至茆庄路,北至宿沭路北,有水面、有池杉、有花果、有苗木的地方统一规划布局为“一心两环四区”的杉荷园,一心即综合服务与管理中心;两环:内环—漫游休闲游憩环,外环—自驾观光游览环;四区:荷香翠海游憩区、魅力田园体验区、缤纷花果游赏区、杉林生活休闲区。说话间,路边一个上写有“杉荷园”字样的朱红色的指路牌告诉我们“杉荷园”的“杉林生活休闲区”到了。

远远的就见右前方一片挺拔的池杉林直刺蓝天,翩翩绿叶随风起舞,引来了无数好奇的飞鸟。最常见的是白鹭,你们看它们多开心啊!有的在树梢,展开矫健的翅膀、直冲蓝天,抖开喉咙,一路高歌;有的在林中,悠闲地呆在窝里,含饴弄孙,养儿育女;有的林下,如滑翔的飞机,瞬间从天空上疾驰而下,窜入荷塘、水中,捕鱼捉虾。好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池杉鹭鸟立体图”啊! 我情不自禁地举起了随身携带的相机。鸟往旺处飞,跟着白鹭前来凑热闹的还有黄鹂、苍鹭、雀鸟、猫头鹰等29种。“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那是王维的诗句,几千年后借用在这里可谓恰到好处。据张玉鹏说,这里原来本是一片沼泽地,上世纪70年代一批下乡知青手挖肩扛,将喜湿耐水的池杉“迁移”到这里,成了他们朝夕相见的邻居。本来与园区东南的池杉林连成一片,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中间的许多池杉纷纷被挖掉改植玉米、高粱。。。。。。池杉们总算等来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理水开渠,补植完善又成为了今日人们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嗅着缕缕荷香,踏着轻快的脚步,我们又来到了位于园区东南部的荷香翠海游憩区。抬眼望去,偌大的池塘里,一张张又大又圆的碧绿荷叶躺着,挺着,摆着,扭动着,拥挤着……覆盖了整个水面。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咋一看,好像荷叶的生长显得随性而为,毫无章法,可细心的人们只要仔细的揣摩也许就会发现一株藕上的莲叶有的紧紧漂浮在水面,有的亭亭玉立于水面之上,其高矮大小却是极有规律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淤泥中的莲子开始萌芽,由于泥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钻出水面之前养分只能由种子本身提供。可莲子本身的养分有限,必须与时间赛跑,在三天内完成这段生死攸关的旅程。这就是我们时常看到刚出水的莲颈头部的莲叶为什么要像锥子那样卷起来,那就是为了减少破水而出的阻力的,这才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景致。他一旦露出水面,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叶片。接收阳光的照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维持生命。由于这片叶子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因此,称它为浮叶。可别小看这片浮叶,没有它提供的养分就没有办法让种子生根并长出一条地下茎,形成日后的藕。藕与藕之间的藕节上同样也要长出莲叶,它们按照同样的方式破水而出。因为已经有了光合作用提供的养分,藕节上长出的叶子露出水面后并不急于展开,它们要继续向上生长。充足的养分和粗壮的茎秆孕育出肥大的莲叶,足以支撑淤泥里藕的生长。人们从一片莲塘中取出一株完整的藕,发现莲叶的生长极有规律可寻。那就是浮叶的叶片最小,而随后长出来的叶柄越来越高,叶片越来越大,第五片叶子是叶柄最高、叶片最大的叶子。从这时起,叶柄会越来越矮,叶片也会越来越小,最后一片叶子像第一片叶子一样大小,而且也浮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神奇的对称。一支荷叶就是一块“太阳能板”,她将收集到的能量源源不断地输向莲藕,以保证她们有充足的营养健康成长,所以,每当有人随意地折莲柄采莲叶时,我总是善意地提醒,莲藕也是要“大餐”的!要知道你那轻轻的一“掐”,可就断了泥土下莲藕的奶汁啊!再看那万绿丛中的花骨朵们如没有莲叶提供的营养又哪来的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呢?她们有的出水未开,像刚刚出生的娃娃,白里透红的脸蛋上还抹着油彩;有的似开未开,像害羞的小姑娘,用手帕遮着自己的小脸蛋;有的奔放恣肆,像初春的少妇,抛着媚眼,尽情绽放;还有的花飘香散,如刚出浴的老妇,衣不蔽体,莲座横陈。一阵微风吹来,绿叶和红花争着向我们点头致意、频频问好。。。。。。听老施说,他还有一招绝活,那就是 “看水上花,识地下藕”,红色、粉红的荷花尽管地下长不出像模像样的藕,而善于包装,巧夺天的色彩却为她赢来“赞美和虚荣”;而一味朴素淡雅的白色荷花从不在乎瞬间的灿烂,更不会演绎出大红大紫喧闹,而是默默无闻地在地下为人们捧出胖娃娃一般富态的荷藕。。。。。“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愉悦视听的,显而易见的,善于表现的莲花,似乎名至实归,得到了人们的一致称赞,而对深陷泥淖,默默无闻,供人充饥的莲藕,人们更不能忘记啊!新庄镇前进还有一个名字叫石洼,顾名思义这地方本来就是一块四水汇聚的洼地,当地就有多年种植荷藕的历史,植藕技术源远流长,历史上有种植荷藕万余亩的记载。脸膛黑红,中等身材,性格如钢,冷峻如山的“荷藕专家”施峻山老板,在杉荷园里他简陋的办公区里,于百忙之中,多次给我讲起新庄人的“创业史”和他自己的“荷藕经”。我惊讶新庄人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他们依托万亩莲藕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荷藕的深加工上做文章。荷藕全身都是宝,如何让莲蓬、荷叶、莲子、荷花、藕,从头到脚都化作人们的锅中菜、盘中餐、碗中食、杯中汁就成了新庄人日思夜想,绞尽脑筋的事情。他们将清新的莲蓬轻轻地采下,送到消费者的口中,生津止渴,满口清香;用莲子做成莲子羹,清新怡人,降火养阴;用荷叶做成荷叶茶,却烦解渴,通肠润肺;把荷藕洗净脱水做成藕粉,育幼养老;把荷藕大卸八块,粉碎挤压做成莲藕汁,清热去火,滋润心田。如今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每天来杉荷园参观游览的人达三千多人。一年下来,带动了近千人的就业问题,惠及2500低收入农户,走出了“生态农业+旅游+电商+脱贫”的新路子。

 

 

 

 

上一篇:散文 悲情屠杀 郑玉超
下一篇:散文 六塘河水清悠悠 石忠明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