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文化 > 《楚苑》 > 正文


散文 访萧红故居 樊元生
2017-04-19 15:17:57   来源:   

    上个月底,我与爱人因事去哈尔滨,当我从百度上得知哈尔滨与我心仪已久的萧红故居所在的呼兰区仅有一箭之地时,于是临时决定将呼兰区定为此行的终点站。接着,乘飞机,坐高铁,转公交,一路辗转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呼兰河畔的呼兰区。

呼兰区原为呼兰县,地方不大,方圆仅有二、三公里,是一座普普通通、貌不惊人的小县城,说起来恐怕有很多人不甚了解,但要提起萧红这位民国才女,大家可能早就耳熟能详了,因此,对于这座小县城,萧红的推介与影响可谓功莫大焉。

萧红故居位于呼兰区南二道街204号,座北朝南,恰好位于二条道路的交叉口,待出租车师傅将我与爱人送到萧红故居时,已是下午五时许,故居黑漆漆的大门已经关闭,失望之余,我们只好在这附近找了家宾馆住下。房费很便宜,主人很热情,这让身处异乡的我们倍感亲切。

第二早天刚亮,我们就急不可耐地起身,简单地吃了点早饭,直奔萧红故居而去,到时,故居的大门刚刚打开,由于天正下着蒙蒙细雨,还没有人早早来到,因此,我们有幸成为第一批游客。

进了故居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萧红汉白玉雕像,苗条的身姿微坐着,左手拿着本书,右手托着下巴在沉思,目光凝视前方,既饱含着忧郁,也闪耀着聪慧,整座雕像显得可爱又可亲。雕像东侧三间厢房是她二伯住过的地方,西侧三间厢房是她家的粮仓,现改为萧红纪念品商店,雕像后面就是萧红的出生处—东院五间正房,这也是整个萧红故居最恢弘的建筑了,萧红于一九一一年六月一日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出生于此,她在这里度过了自己难忘的童年与少年时光。

萧红出生处的后面就是她笔下屡次描绘过的后花园了,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及散文《后花园》等作品里曾多次出现过。整个后花园面积并不大,仅有二亩来地,与其说是萧红家的花园,倒不如说是她家的菜园更确切些,里面种有黄瓜、韭菜、葡萄、向日葵等许多植物,显得郁郁葱葱,一片盎然,更热闹的是不时有几只蝴蝶翩翩而至,上下飞舞,给这寂静的花园增添了一些生机。在后花园的西侧,塑有幼年萧红和她祖父的雕像,她的祖父头戴草帽,斜蹲在地上,而幼年的萧红则调皮而又淘气地缠着祖父,我想这可能就是萧红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在这里,幼年的萧红跟着慈祥的祖父学锄草,学种菜,无拘无束,调皮任性,“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去,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玩腻了,又跑到祖父哪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多么可爱、多么温馨的画面啊,萧红也正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绕过后花园由葡萄架起的绿色长廊,我们又来到了西家院,这里的几处房屋都是萧红家出租给别人居住或经营的,由此可以想像当年萧红家的富裕与殷实,幼年的萧红也正是通过这里初步接触和了解到了社会的一些真相。西家院里紧贴后花园的是一处磨坊,打开磨坊的后窗,就能看到萧红家的后花园,当年住在这里的冯歪嘴子就经常隔着窗子向萧红要黄瓜或其他瓜果。这里也是幼年萧红经常偷偷来玩的地方,她曾偷家里的鸡蛋,分给小伙伴,一起在碾盘上烧烤,让大家分享她冒险偷来的美餐。与磨房相邻的是西院正房,当年出租给王大姑娘居住,王大姑娘与磨房的冯歪嘴子曾发生了一段浪漫而又悲怆的贫民恋情,这些情节和故事在萧红的《呼兰河传》里都有详细的描绘。

西家院的西南角有两处矮小的房屋,分别是粉房和养马房,房子虽小,当年却居住过两户十余口人,生活极其困苦,与东家院萧红家有着天壤之别。当年,为了房屋的租金,萧红冷酷的父亲曾把房客全套的马车赶了过来,房客的家属们向萧红的祖父哭诉,祖父仗着胆子把两匹棕色的马从车上解下来还了回去。为着这两匹马,萧红的父亲向祖父起着终夜的争吵。至今,马厩里还塑有两匹枣红马的雕像,栩栩如生,马厩前面还放着一辆破旧的大车架,不知是不是萧红幼小时坐过的那辆。纵观整个萧红故居,可以说这里就是当时东北人民挣扎、斗争、生存的缩影。

短短一个上午过去了,虽仍细雨霏霏,游人却越来越多,在爱人的催促下,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萧红故居,回望细雨朦胧中的萧红故居,我想,很早就漂泊在外的萧红对自己的出生地应该是十分想念的,在她的梦里肯定会无数次出现过故乡的身影,那种向往与思念是迫切且痛心的,这从她的晚期作品里清晰可见。在萧红故居里,随处可见盛开着的牵牛花,爬满了小径两侧的绿篱,这种花是萧红最喜欢的花草之一,鲜花周围有许多蝴蝶在上下飞舞,我想,这翩翩蝴蝶也许就是萧红这位美丽的才女死后化成的精灵,特地飞回故居探望的吧。

 

 

 

上一篇:散文 渐行渐远的货郎担 李卫
下一篇:诗歌 海边 张克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