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资讯 > 工作动态 > 正文


范小青—不惧“投错胎”写作只为遵从内心 
2014-05-07 19:36:00   来源:宿迁新闻网   

    5日下午,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范小青为苏北地区基层作家读书班上了第一节课。在课堂上,她结合自己的作品,指出身为作家应关注现实,一方面来源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更要投入生活。在别人笑侃她“投错胎”时,她觉得写作是心灵的安放,她愿意遵从内心的声音。

学员认真听讲

 

写作是心灵的安放无惧“投错胎” 

作为一位喜爱短篇小说的作家,范小青至今已创作短篇小说近300篇,在她看来,写小说更加“自由”。“从历史观来看,很多物质上的东西都会被淘汰,但是精神上的,比如文学作品终会有一些被留下,这样便可体现片刻的人生价值。”范小青说,写作属于一种遵从自己内心声音的产出过程。

范小青提到,大千世界丰富多彩,有物质有精神,有些东西是纯精神的,有些东西感觉是物质其实是有精神内涵的。但我们把一切物化之后,衡量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这个东西值多少钱?讲到现在的古玩热,范小青说:“古玩也好字画也好,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内涵,应该更看重这种东西,但是现在人们往往把这个东西抛失了,我觉得这是人的精神的一种缺失。”

“这个社会比较急躁,比较急功近利,既然你选择了写作,就要安下心来,不能过分受时代病的影响。你投胎投在这儿,是没有选择的余地。假如你入了其他行,那么到一定时候,你的东西就可能很值钱。但你搞文学,尤其是纯文学,你就必须坚守一些沉静的东西。”范小青说。

文学创作可以不确定可以反着来 

提到阅读的意义,范小青现身说法谈了阅读的“魔力”。“有一次我心烦意乱,甚至电视也看不进去,整个人处于一种比较焦躁的状态。”范小青说,后来她关掉电视关上门,让自己安静下来,拿起一本书看了一个多小时,心立刻平静下来,世界重新变得友好。自此,每当心烦意乱之时,她便会阅读,内心也更加充实。

范小青说,当一些创作无法满足自己诉求时,可以尝试反着写,《香火》就是这种写法的典型代表。范小青说,这部长篇小说曾让她一度写写停停,最后她选择用一个开放式的环境来呈现。在那样的情形下,一个个这样那样的“现象”就可以充满着矛盾、对立甚至是差异的。还有,她在作品《我的名字叫王村》中,“弟弟”是不是另一个“我”,“弟弟”是不是“我”的灵魂,这个问题在写作中其实并没有考虑得很清楚,写作这部小说的过程,就是跟着“我”的内心在走。“我”的内心是什么,是哀怨和不舍,是撕裂和疼痛,是迷惑和追索,这些感情和感受,不仅是对“弟弟”的,更是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

宿迁文学充满后劲明天会更加灿烂 

在范小青看来,适当保持自己的空间,对写作者尤为重要。她举例说,每天早上醒来,先看看微博、新闻,如果用时达到半个小时之久,那么脑袋就塞满了,年轻人对此可能消化得快些,上了年纪的人有可能会影响一整天的工作。“我们需要了解社会,但应该主动过滤,选择性地摄取,否则自己余地全无,也就谈不上文学创作的空间了。辩证地看,在不确定性、变革快、多而乱的时代里,对写作者来讲,恰恰是创作的最好时机,是作家施展才华的时机。”范小青说。

范小青说,通过这几年的调研,苏北文学潜力非常巨大,作家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且后劲正强。“宿迁这两年的文学创作可以说是令人‘惊讶’、‘兴奋’,文学作品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题材、风格,都有了长足进步,出现了很多文学精品,此次成立文学院也走在省内前列。”

范小青表示,宿迁的文学充满后劲,甚至可以超过苏南,因为无论是60年代、70年代,还是80年代,哪个年龄层次都有人在写,而有一些地方可能只是一些成名较早的作家还在坚持,还有就是儿童文学、散文和长篇小说,有多位作家已经走出了省内,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她相信宿迁的文学创作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上一篇:文艺双月刊《宿豫文艺》正式创刊
下一篇:我市青年作家杜怀超作品入围鲁迅文学奖

分享到: 收藏